炎宗 作品

第200章 張老啟發

    巴新這個國家全名巴布亞新幾內亞,是1975年才自治的國家,至今不過八年時間。

    巴新之所以能獲得獨立,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反抗有多激烈,而是因為這裡太窮——新幾內亞島當時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

    澳大利亞又不缺土地,作為託管國,為了甩包袱,五十年代曾經想將其推給印尼,結果,印尼本身就很窮,不太想要,因而有點猶豫……印尼的這一猶豫,就給了東塞皮克省卡勞村村長,哦不,是酋長邁克爾·托馬斯·索馬雷以機會。

    索馬雷此人曾經在澳洲留學,見識很廣,1968年成為東塞皮克省議員,他很敏銳的察覺到巴新獨立的機會來了,於是在這一年,他創建了潘古黨,將自治列為黨綱。

    要說巴新建國有多艱難曲折?那還真沒有!

    索馬雷帶領他的政黨,向託管國澳大利亞遞交幾份申請之後,就得到他想要的結果——1973年巴新地區實現內部自治,兩年觀察期後,1975年巴新建國。

    等巴新建國,印屬新幾內亞一側得到啟發,當地人也嚷嚷著要自治,與印尼當局發生過幾次武裝衝突,為此,印尼不得不在島上駐紮了兩個師的軍隊。

    事實上,此時的印屬新幾內亞,對於印尼而言,有點類似於“雞肋”——無論是出於國家統一及東南亞大國的形象,印尼都不會放棄印屬新幾內亞;可是,這片地兒太窮,如果不是自由港公司發現銅礦,這裡更沒什麼價值,偏偏每年都要投入龐大的資金,用於駐軍以及扶植當地經濟。

    盧燦所說的機會,就在這!

    想要買下印屬新幾內亞島,幾乎不可能,印尼不會放棄,但是換個思路,譬如租賃,以高額的租金從印尼拿下印屬新幾內亞的經營權和開發權,那還是有可能的!

    短短一瞬間,盧燦捋了一遍,發現還真的有機會——此時的南太平洋各國,對土地的價值,並沒有二三十年後那麼看重!

    關鍵是錢要到位!

    不管成不成,盧燦都打算安排人與印尼當局,嘗試著接觸一下。當然,這事得徐徐圖之,切忌操之過急,在此之前,最好先將自由港公司從印屬新幾內亞趕出去!

    這事還只是一個想法,是否有實施的可能都不確定,盧燦自然不會現在就說。

    兩位老爺子根本沒想到,這麼一會兒,盧燦又冒出一個“戳破天”的想法……

    三人很快又談到虎博被“挖牆腳”的事。

    兩位老爺子都聽福伯剛才提過一嘴,但是,並不知道政治部也插手其中。

    張老對政治部沒什麼感覺,可是,盧嘉錫又怎會不知道。老先生一陣頭大,怎麼又和政治部扯上糾葛?忍不住瞪了盧燦一眼。

    盧燦雙手一攤,抱屈,“爺爺,這事真心不賴我。只能說我們盧家做大,目標越來越明顯,未來牽扯的勢力,只會越來越多!”

    也是,如果盧家只是一個普通家庭,又有誰會關注?盧嘉錫搖頭苦笑,“你是說,鍾士元和彭勵治稍後要來?”

    盧燦說出實情經過,並坦誠自己的猜測,“嗯,我第一時間給鍾sir去電話說了這事。他很快給我回電話,說彭勵治司長要和我喝茶。我猜測……鍾sir的意思,想要藉助彭勵治司長將這件事捅出去,給政治部一個警告,於是,我安排在虎博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