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四十六章 商賈

“然後呢?!”

那個跟著張遼,也在樂陵侯府上住了一夜的親兵兩條眉毛快要飛起來時,身後忽然有大力傳來!

撲通!

這群騎兵各個耷拉下耳朵,看著將軍一臉端肅地從他們面前走過去。

……假正經有什麼用!三十多歲了,也不知道抓點緊!

雖說假正經沒用,但那一腳好歹是有點用的。

至少那個親兵沒把將軍睡不著在走廊裡瞎溜達,嚇哭了起夜的阿草這件事說出來。

張遼走進陸懸魚的帳篷時,陸懸魚正在對著地圖發呆。

這次出兵,她理論上是可以什麼都不做的,況且主公和袁譚商議過,圍困濮陽的活交給袁譚,那大軍就可以繞過濮陽,向西北而去。

她從沒有真正深入冀州腹地,看一看這裡的民生,因此很想多瞭解一些,她也是有這種自信的。

不知從何時起,從青徐到兗豫,似乎處處都在傳頌她的事蹟,百姓們都說她很好,他們講不出什麼文辭華美的東西,但只要她的軍隊到處,他們總會說,她很好。

這位將軍很節儉,吃穿與士兵們一樣樸素;她不打罵士兵,待他們如親鄰故友一般;她還總打勝仗,士兵們跟著她就有錢拿。

於是這支軍隊的軍紀很好,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一群商賈跟著,進而又多了些戰爭造成的流民,以及跑過來討好的當地豪強士族。

他們共同組成了軍營外的龐大營地,使得她每行至一處安營紮寨,那裡就像瞬間門起了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一樣熱鬧。

就連士兵都對此感到很習慣了——他們習慣於一出軍營就能找到銀錢變現的地方,習慣於享受各種縫補和湯食,以及挑選天南海北五花八門的商品。

但在冀州,這種東西忽然消失了。

軍隊沒過黃河時,這些人很多,他們大多是青州人,有些甚至是軍中青州兵的親眷,跑過來親親熱熱地做點小生意,光是口音都讓人感到親近。

渡過黃河後,跟在後面的人就少了很多,孫乾先生說這是因為袁譚治下苛刻,百姓都被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沒有那麼多流民,而世家則向袁譚靠攏的緣故。

但現在過了打個稀巴爛的濮陽,陸懸魚忽然發現,那些跟在後面的人,完全消失了。

這片土地上仍然有人,有尚能耕種,苦苦支撐的人,也有流離失所,蜷縮在村莊外的人。

這片土地上當然也有士族豪強,商賈販夫。

但他們都沒有來她的營前,他們躲得遠遠的,就像從未聽說過她的名聲,因而感到懼怕和忌憚一般。

當張遼走進帳篷時,陸懸魚下意識地用手搓了搓臉。

“……辭玉?”

她迷惑地望著他,“你最近有沒有覺得,我的士兵們突然之間門,也討人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