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回城

    半夜,李敬修枕著手臂,罕見的失眠了。

    本來就是沒有多少煩惱的年紀,而少少的一點煩惱,他向來自信能夠遊刃有餘的解決。

    比起那股無名的惆悵,芽芽聽說李嶽山要走了以後,震驚的跑到老李家去了,抱著李嶽山哇哇的哭啊,左一句李叔叔我捨不得你,右一句李叔叔,以後我給你寫信。

    久違的感覺湧上了心頭,就好像當初在樹下被忽視個徹底,只不過這一次是親爸跟他搶!

    “聶芽芽,良心呢。”李敬修問。

    “良心在這呢。”芽芽把小胸膛拍得啪啪響。

    李嶽山也諸多不捨,芽芽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收的關門弟子,還沒瞧見有出息呢就沒法繼續教呢。

    大喇叭忽然響了,一家人豎起耳朵仔細聽。

    大致內容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知青們可以返城了。

    全國的知青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插隊落戶,在知青點跟農民一起掙勞動掙工分,一起雜居,自食其力。

    這類知青又機會抽調回城,還有另一種是支邊的生產建設兵團的知青,名義上是戰士,也一樣過著集體生活,但工資微薄,而且沒有回城,招乾的機會,這樣的知青就有兩百多萬人。

    這年頭下鄉知青的最好出路就是人民子弟兵。

    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社會地位高,好找媳婦,啥也不用做,哪怕窮得叮噹響都有說媒的找上門。

    二來是有前途,下鄉的城市知青當了兩年兵就能安排全民工,三年兵到廠裡就是骨感,處處佔優勢。

    當不了人民子弟兵,就只能等招工,或者是被推薦上工農兵大學。

    聶海生那一屆是最後一屆工農兵大學,之後就傳出了恢復高考的消息,各處的知青都鉚足了勁想考上大學的一個原因也是為了離開鄉村。

    知青們一劃算,考上大學肯定比上工農兵好,因為上學多半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至於招工,招走的也都是集體工。

    這年頭的下鄉知青,好命的留再離家近的中小城市,下鄉時間也就四五年,離家遠的,一輩子就駐紮在遠方結婚生子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