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之命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勤政的皇帝

    登基大典對劉承業來說只是一個開始,他忙碌的政務還在後頭。三國鼎立之時各國的法令等一切朝廷治國所用雖說都已經很完善,但到了劉承業這裡卻是一件及其頭疼的事情。當年楊武禪位他已經頭疼過一次,如今三國歸一卻還要再大動一次干戈,所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不僅是國號上的統一,而是從內到外的做到絕對的統一,這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

    首先,在文字上,劉承業廢除了青字和周體字,統一改用盛篆。如此這般青地和周地的百姓雖說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適應,但這對於整個帝國來說卻是極為有利的。百姓統一使用同一種文字,在一些書面契約上就能做到極大的統一。當然劉承業知道這是一個徐循漸進的過程,所以他並沒有立刻強制百姓進行改變,但是朝廷規定三地的私塾老師對於在私塾就學的學子,一律開始教授盛篆。從泰昌二十年元日起,一切的書面發令,私人與私人之間,私人與朝廷之間,朝廷一切的公文,三地衙門都必須統一使用盛篆。但是百姓之間口頭交流可以仍然使用本地語言,這一點不強制去改變,全靠著百姓自覺自願去改變,如此做法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朝廷的寬仁。但實際上百姓們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當他們想要去看懂彼此之間所簽訂的房契地契以及朝廷所下發的公函這些日常極為重要的文書之時他們會自願去學習朝廷的官方文字,甚至是語言,這就是劉承業的高明之處,對此群臣都極為歎服。

    在文字上朝廷或者說皇帝沒有要求絕對的統一,但在一樣東西上劉承業卻要求自其登基之日起就要做到絕對的統一,那就是度量衡。度量衡關係到百姓過日子的根本,關係到百姓的買賣情況,這個若是不統一的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大盛帝國對統一大陸的統一就是虛假的。再一個大盛對於商業是極為重視的,商人的地位隨著朝廷法律的改變正在逐漸提高。

    統一度量衡對於商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關係道商人的切身利益。你比如說張三和李四做買賣,張三是帝都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