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449章 仁與義

    很快酒菜上桌,孫臏親自給芸姚等五人倒酒,他已經看出來這五人以芸姚為主,另外四人都是隨從,不會發表意見。但孫臏倒是沒有小看四人,也是一一倒酒。

    “我願意聽朱子的教誨。”孫臏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聽聽新的見解,瞭解新的主張。

    “我可不是什麼夫子,只是閒聊罷了,若是能幫上孫公,也算是我的榮幸。”芸姚謙虛地說道。

    “之前聽你說將軍和國君是相對的,細想下來確實如此。齊國之勢一如西周,看似繁華,卻有危機。已有田氏代姜,那之後也難免會有其他人盯著王座。所以臣之利不是王之利,王之利不是國之利,國之利不是臣之利,我是苦思而不得解其環。”孫臏想不明白為什麼,只感覺一切都是在重複悲劇,今日之齊國就是昨日之西周。

    周朝一開始也很和諧,但後來卻禮崩樂壞,而齊國其實也已經經歷了禮崩樂壞,又開始了一輪新的輪迴,就好像是車輪一樣咕嚕咕嚕,繞不出去。

    能看到齊國現在的局面不過是重複西周的悲劇,已經算得上是智者了。

    “確實如此,據我所知很多國家都會在他國培養自己的勢力,用金錢資助對他們有利的大夫,甚至讓他們做國相,所以臣之利確實很難說是國之利、君之利。”芸姚說道,在敵國培養有利於自己的大臣在戰國已經是常規操作了。

    孫臏點頭說道:“我知道,甚至有些國家專門構陷他國的賢才、支持庸才,只是不讓其他國家變強。”這個戰術齊國也在玩,比如在燕國支持親齊國的勢力,實在不行就支持庸才,用庸才打擊燕國的賢才,反正就是不讓燕國好過。

    楚國,魏國,趙國其實也都是怎麼玩的,砸錢去其他國家搗亂。

    “我還聽說一些貴族為了自己能得到一塊好的采邑,不惜通過國君發動戰爭。”

    孫臏又點頭,這種現象特別多,特別是國王的兄弟為了找到一份合適的采邑經常會通過戰爭去佔領他國的土地。

    就是因為這些問題很普遍,孫臏才想不明白為什麼大家不能好好地為國出力?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師兄,龐涓也是嫉妒而陷害自己,如果一心為魏國的話,那麼他應該向大魏王推薦自己,而不是挖掉自己的膝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