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368章 盜竊

    撤退了,但這並不是輸了,燕姞並不認為這次作戰沒有價值,也不認為自己已經輸了。她認為這次只是試探了一番,以圖後招。時代不同了,戰爭也不再只是打一架就分勝負了。這一戰是小試牛刀,試探深淺,雖然沒有殺死芸姚,但為之後的作戰做了準備。

    丹姬見燕姞毫不氣餒,暗道芸姚之後肯定有麻煩了。

    一戰之後芸姚並未追擊,只是看著滿地狼藉,只能先把路面的大坑給填了,死去的馬匹、毀掉的馬車不能復原,就步行回去,假裝遇到了猛獸。

    孔子等人也沒懷疑。

    接下來的路程就很簡單了,回到魯國,安頓下來,最後的幾年裡,孔子再沒離開魯國。

    天下戰爭越發慘烈,禮壞樂崩越發嚴重,出現了‘國民不盡屬公,公室已是卑矣’的現象。也就是說貴族已經衰落,卿大夫已經興起,加上各國征戰不休,大量原本依附貴族或者卿大夫的遊士已經不得不自己想辦法解決吃飯問題。

    墨子正出生於這個動盪的時代,春秋正在朝戰國轉變,在孔子去世的三十多年之後這位師從儒家的勞動者已經意識到依靠孔子的克己復禮根本不可能還天下太平。

    在這個時代,悲劇是如此之多,戰爭也從貴族的運動會變成了圍城的死戰。一國派出軍隊圍住城池,導致城市內發生各種悲劇。

    到了秋收的時候,軍隊開過來把城圍住,吃著城外的糧食,圍著城池,如果城池裡的國人支撐不下去,那麼就再進城搶劫一波,甚至是滅國佔地,這樣的吞併戰爭已經屢見不鮮。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孔子去世,他去世的三年後,墨子出世。

    這個時代正在呼喚更多的能人異士,所以接下來的時代中諸子就會如瓜熟蒂落一般絡繹不絕。

    當然當代的諸子並不認為百家爭鳴是件好事,他們都認為百家爭鳴是亂世的病灶之一,是他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所以他們都立志於用自己的主張推翻其他人的主張。

    孔子的儒家思想因為出現得最早,而且框架最完整,所以後世諸子或多或少都要面對儒家思想,甚至很多子本身就是儒家出生。

    墨子就師從儒家,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孔子的那套根本不行。什麼堯舜禹、什麼禮樂、什麼仁義道德,這些東西太虛頭巴腦了,眼看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了,這個時候大家都應該兼愛非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克己復禮這種東西成本高,見效慢,根本不適合當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