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345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正是因為懂所以才趕孔子,因為孔子這種站在貴族角度呼喚克己復禮的思想,根本不符合卿大夫的利益。國君雖然希望留下孔子,但如果他們真的按照孔子的主張去執行,只怕會死得更快。

    所以大家都懂,但大家就是不做。至於世界和平,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是因為他是落魄貴族,但他以‘仁愛’作為治國的道德基礎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超脫他貴族階級的範疇,所以他出身是貴族卻高於貴族,是真正心懷天下,並非只為一己私利。

    如果孔子和其他人一樣只為了自己,那他有這麼豪華的弟子隊伍,隨便在哪個國家都能混得風生水起。完全可以如子貢所言,降低主張的水平,迎合這個時代,到時候高官厚祿還不是手到擒來?

    但孔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寧願到處吃癟淪為喪家之犬,也不願意降低水平,就說明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真心為了天下。

    可惜克己復禮這一套是開歷史倒車,貴族階級被取代是春秋的歷史進程,孔子不可能改變。但他提出的仁義禮智信這些做人的道德標杆卻可以流傳下去。

    夢境之中,南子又問:“我只是想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誰能理解我?夫子,你理解我麼?”

    孔子看著似曾相識的畫面,看著明眸皓齒的美人,似乎能理解一個女子追求真愛的心情,就如他推行克己復禮一般,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明很難,明明不被理解,但不能放棄。

    孔子的後世弟子肯定是吸取了老師的經驗,才會給出‘中庸’的思想,畢竟像孔子這樣走極端實在太累。沒幾個人能做到孔子這地步,不如中庸一點,不要把自己逼到絕境。

    在孔子的時代,孔子求官是為了推行主張,而到了孔子之後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孔子的徒子徒孫提出主張是為了求官,目標已經不一樣了。

    如果都學孔子這樣,那他們就別想做官了,所以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中庸’,要順應時代,要學會變化。

    從生存境界來說其實是一種進步,不過實踐的時候就很容易打折扣,把中庸變成圓滑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