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二十六章采邑改革

    蘆葦葉可以用來喂牲口,芸姚絞盡腦汁想到了一點,然後蘆花可以做掃帚,蘆葦杆子可以做簾子,更進一步好像還能造紙。

    不過造紙也需要燃料,因為樹不多,所以芸姚不能砍樹,造紙就算了,反正這年頭也沒有多少信息需要傳遞,竹簡已經夠用了。當然也不是說所有人都夠,畢竟周文王可寫過《周易》這樣牛掰的大作,竹簡對他來說肯定不夠用。但能寫一部書出來的人到底少,真正要寫這麼多字的估計也只有記錄天氣、記錄歷史、記錄星象的官吏了。

    芸姚穿越十二年來,除了學習的時候刻過甲骨文,平日裡根本沒怎麼用過,她又不寫日記。所以造紙就算了,主要還是飼料和蘆葦蓆、蘆葦簾這三種發展方向。

    既然決定了,芸姚立刻動員大家收割蘆葦,準備振興采邑的經濟。當然除了製作手工藝這一方面,還有就是種樹和修路。

    種樹倒是能理解,叔宰建議種桑樹:“我聽說國都裡已經開始規定每一戶都至少要種兩棵桑樹,雖然我們這裡還沒有推行,但我想最晚明年也會輪到我們。”

    種桑樹當然是為了養蠶,養蠶是為了織布,隨著國家安定,大家對布匹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所以周禮有了新規定那就是家家戶戶要種桑樹,免得蠶寶寶吃不飽。

    “桑樹要種,其他的樹也要種。種樹才有火柴,才有木材。封地裡不是有少許不好開荒的地麼?全部種樹。”

    叔宰也知道種樹的好處,點點頭同意了:“好的,我去安排,我會寫下新的家規,禁止砍伐新樹。”不僅要種,還要防止野人不懂事砍伐樹苗。

    “還得安排幾個人跟我學習編蘆葦,這場大雨讓我看清了很多,我們不能只靠天吃飯,要想辦法利用領地裡的資源,創造別人需要的貨物。”芸姚說道。

    叔宰又是點頭,因為芸姚的蓑衣確實非常好用,雨天出門也不用擔心淋雨了,他是相信芸姚有變廢為寶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