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系老實仁 作品

第403章 番外之孫子兵法

    如果能隨便浪,誰又願意苟呢?

    可現實條件不允許啊。木蘭穿越的金手指,不足以支撐他走無敵流。況且,木蘭是一個不願意與人發生正面衝突的人,他信奉《孫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伐謀”與“伐交”屬於不戰的思想,“伐兵”與“攻城”則屬於慎戰的思想。

    如何能達到不戰的目的;如果必須要戰的話,如何慎之又慎,就是《孫子兵法》通篇的兩大核心。

    什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什麼“十而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什麼“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以說《孫子兵法》十三篇,有十篇說的都是如何達到不戰與慎戰的目的。

    自公元五百年,而是多歲的孫武寫出《孫子兵法》,“不戰與慎戰”這兩大戰爭思想就影響諸夏,進而影響世界長達一千數百年。

    直到十九世紀,普魯士的卡爾寫下《戰爭論》,喊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戰爭思想才發生顛覆性的改變,由防守逐漸轉為進攻。

    尤其是,當拿破崙大遍諸歐無敵手之後,《戰爭論》一度在很多國家取代了《孫子兵法》的地位,其中就包括霓虹。

    在江戶時代以前,霓虹還信奉《孫子兵法》,基本誰都不招惹。可到了明治之後,《戰爭論》傳入霓虹,一戰、二戰死期的霓虹便進入了瘋狂擴張狀態。最後演變到,窮途末路都要偷襲珍珠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