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羽光 作品

第339章 大衛,我們走著瞧

    當英格蘭輸給羅馬尼亞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足球上國”不過如此,他們也就是湊巧在世界盃預選賽把意大利淘汰了,然後拿下了一個無關緊要的邀請賽。

    大家心裡都清楚,羅馬尼亞是一支以球星哈吉為核心打造的球隊,美國世界盃上哈吉29歲,正值職業生涯的巔峰期。

    在他的帶領下,羅馬尼亞隊闖進世界盃8強是實力的體現。

    而現在哈吉33歲,這個年紀的競技狀態肯定沒有辦法和四年前相比,於是不少人都看輕了英格蘭隊,沒人在乎他身邊的隊友這些年的成長情況。

    但當英格蘭隊4比0戰勝哥倫比亞後,這些幾天前還在踩英格蘭隊的媒體卻原地轉向,先是表達對霍德爾的憤怒,緊接著嘆息天妒英才。

    如果霍德爾能在第二場比賽把大衛放進首發陣容,那麼一切都會不同。

    為了能讓大家忘掉之前的報道,他們濃墨重彩地編制了一個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基於現實,但是全程都在煽情,這樣就讓貝克漢姆變成了一個類悲情人物。

    為什麼說類呢?因為英格蘭隊還有比賽。

    但是這並不影響媒體編故事,他們讓貝克漢姆提前變成巨星,一名為了團體利益剋制隱忍的巨星。

    在媒體的筆下,貝克漢姆的隊友們都是好球員,同樣也都是好人。

    英格蘭為什麼會輸給羅馬尼亞呢?

    因為對手闖進過上屆世界盃八強,實力不俗,但和有貝克漢姆的英格蘭隊沒法比。

    既然沒法比為什麼還能贏英格蘭隊?

    第一,羅馬尼亞進球的時段並沒有貝克漢姆,只要萬人迷出場,羅馬尼亞根本不夠看。

    不得不說,作為玩兒筆桿子的新聞人,不少媒體都有兩下子。

    他們寫得東西總給人一種科幻文學的感覺,但是大家也沒法指責他們,因為故事基於事實,而且在邏輯上還被人為閉環,簡直不能再真了!

    第二,霍德爾這個攪屎棍子瞎指揮。

    英格蘭隊的奇葩主帥在媒體嚴重一下子變成了作死小能手。明明拿著一副好牌卻把大王憋在手裡不出。

    他不但封殺了球隊的核心,還對球員們進行了有點類似於軍事管理,球員受到的待遇就像是在監獄,每天定時定點去勞動,還被完全限制了自由。

    故事就這麼完成了,貝克漢姆的知名度瞬時漲了也一波,而最不喜歡擔責任的霍德爾一口氣背上了所有的鍋,儼然就是第一號反派。

    這種故事對於瞭解內情的人來說沒有太大可信度,但問題就是這樣的人百裡挑一,其中能夠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的人又是少上加少。

    就連加里.內維爾這段時間都在反問詢問貝克漢姆事情的細節,他說將來一定要在自傳裡把這件事講清楚。

    說實話,有些事情貝克漢姆自己也拿不準。

    作為故事的主角,他並沒有親歷過事情的全過程,解釋起細節時,有時候就連他自己都得靠推理。

    沒辦法,三個大佬說起那天的事都忌諱如深,向大家吹噓時把重要情節都打了“馬賽克”,把最重要的部分一帶而過,那些情節只能靠腦補。

    貝克漢姆不想讓加里.內維爾看出自己其實不知情,所以那些需要腦補的情節乾脆從媒體的報道里摘錄。

    由於故事情節過於脫離生活,加里.內維爾聽到他的回答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面露狐疑地說道:“你開什麼玩笑?!”,然後默默地消化背誦。

    大家這時候大概還不清楚這個如童話故事一般,正反派之間經緯分明的故事正在捕獲海量球迷的心,這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亞洲球迷。

    法國世界盃發生在一個承上啟下的年份,彩色電視普及到千家萬戶,網絡時代即將到來,很多國家都是第一次全程轉播世界盃,足球世界一下子豐富多彩起來。

    之前轉播一直拿主辦方的信號,因為涉及到廣告和版權等信息,所以賽前和賽後的直播鏡頭都在演播室,解說員們對著鏡頭尬聊,等到畫面切換到賽場時比賽往往已經開始了幾十秒,簡直逼死強迫症。

    比賽結束,要麼直接結束直播,要麼再把觀眾拉回演播室看解說員吹水。

    法國世界盃就完全不一樣,比賽很多時候都是從球員通道開始,賽後有時還能有些採訪。雖然有時球員說的話和自家媒體的翻譯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大家依然樂此不疲。

    不得不說,法國世界盃就是亞洲80年代和90年代球迷的世界盃初戀。

    美國世界盃的直播時間不友好,那是屬於爸爸們的時代,那一年孩子們腦海唯一的印象只有某個容易嘴瓢的解說員半夜大喊而出的那句“34歲的馬拉多納氣喘如牛”......

    而法國世界盃就顯得親切很多,轉播時間親民,比賽充滿了故事性。

    很多亞洲球迷在這次世界盃上見識到了羅納爾多的風馳電掣,見識到了巴喬的憂鬱,見識到了巴蒂斯圖塔的所向無敵,還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是足球世界的顏值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