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 作品

第八二三章 陽陽神刀

    不過此物,還是有著一定的兇險。

    帝君真靈,最好是將之斬滅了,一了百了。

    將之封印保存則有極大隱患,他隨時隨刻都會掙扎逃出。

    如果放在不應景的時候,就會傷及自身。

    “放心,我有周天星斗大陣,暫時鎮壓不難。”

    李軒知道李樂興的擔憂,卻胸有成竹的笑了笑:“至於日後,您覺得他的這一線真靈,值不值兩件神寶級的陰陽二劍?”

    李樂興的眼神一亮,想到李軒那威力日甚一日的‘六合誅仙劍圖’。

    如果這劍圖之內再添兩口主劍,調理陰陽正反那麼即便將勾陳真靈放歸,也是很划算的。

    李樂興陷入凝思:“這是資敵之物,他未必就會應允。”

    李軒就一聲冷笑:“那我就把這線真靈,送給南極長生大帝。”

    李樂興心想這法子可真陰損,南極長生大帝與勾陳兄弟可是死仇大敵。

    昔日的封神之戰,南極長生大帝曾為商朝太師聞仲,一位有著大法力的女仙。

    據說這位的好幾位部將,就是死於勾陳之手。就連南極長生大帝的肉身,也被勾陳的師尊雲中子燒滅。

    後來是因南極長生大帝自身留下的後手,又有昊天之助,才重新凝聚了肉身形體。

    雙方的仇恨,由此可想而知。

    別看雙方在太虛外域也有合作,可只要有合適的機會,那女人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施以報復。

    這勾陳真靈一旦落入南極長生大帝之手,後果可想而知,那可比真靈直接損毀還慘。

    李樂興放下了心,然後又神色複雜的提起另一事:“李軒你這是欲為理學之天?”

    他是想起了劍圖之內,那個巨大的‘理’字。

    儒教之所以被稱為教,是因他們也有著至高神,也就是至聖先師制定的《禮樂》中祭祀的‘天帝’。

    而三代之後的歷代皇帝,都是‘天子’。

    《尚書》:“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尚書·湯誓》:“王曰:“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詩經》:“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禮記》:“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

    最初儒門是欲藉助‘昊天’的力量立足於人世,可在先秦年間,昊天隕亡,天庭破損。

    儒門之人喜不自勝,對昊天更禮敬有加。

    而現在,他的這個血脈後裔,竟然在將自身的力量,與儒門有關皇天上帝的經文聯繫在一起。

    這分明又想重立儒門之天,以自身替代昔日的‘昊天’。

    李軒聞言則一聲失笑:“難道高祖以為,我李軒無此資格麼?”

    李軒是李樂興的四代玄孫,所以稱其高祖。

    李樂興當即想到這傢伙已經自稱天帝,還自建了天庭,當即自嘲一哂。

    此子都已經在做了,自己居然還在問?

    李樂興精修儒學,受禮教薰陶,所以感覺李軒之舉簡直是恣行無忌,沒有敬畏之心,大逆不道,

    可他再細細一想,以這傢伙在凡界的當代聖人之名,還有他手中掌握的大軍,倒還真有這個資格。

    還有劍圖內的那個‘理’字,那門在儒門力量助推下,無比強大的聖天法準。

    李樂興的眼裡不由顯現出了幾分豔羨之色。

    其實‘易經’的根本核心,也代表著‘道’,代表著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可李樂興一直未能將之掌握,他的‘周易’是殘缺的。

    而李軒的‘理’則包羅萬象,直指萬物之根本,確有資格撐起儒學門牆,成為禮樂中至尊之天。

    “對了!”李軒此時又想起一事:“高祖可已推算到了金闕天章的方位?”

    李樂興回過神,然後就笑了起來:“吾有好友之助,算是不負所托,已將金闕天章鎖定於三百里範圍。如果我沒猜錯,那位置應該就在西安城附近,始皇陵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