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 作品

第七二六章 大帝之路從羊雜湯開始

    她語聲清脆婉轉,似乎能敲擊到人的心內深處。

    這讓王三貴臉上不自禁的就燥紅起來,心中一陣發恙。

    不過他知道廟裡的這些女冠,幾乎都有修為在身,不是他這樣的窮小子能夠肖想的。

    王三貴更在意的,還是那‘佈施’與‘吃食’。

    此時女道童,又將一枚摺疊好的黃色符紙,遞到了王三貴的身前:“這是我們請帝君之力開光過的辟邪符,你可以帶在身邊,王小哥只需日常能虔誠信奉我家帝君,如果在野外遭遇邪祟妖魔之類,那麼此符定可使你轉危為安。王小哥,小道絕無妄言。”

    王三貴當即心神微動,眼神凝重的看著那黃符。

    他到遼東之後,他最擔心的就是妖魔鬼怪。七里屯的移民,已經有六人在野外遇到吃人的妖物了,其中只有兩人倖免於難。

    王三貴心想這張符紙,難道真的有如此偉力?

    若是如此,那麼自己信一信也未嘗不可。

    ※※※※

    王三貴正在為是否信奉‘玄黃大帝’搖擺不定的時候,在大晉的朝堂當中,李軒卻以一紙奏章震撼朝堂。

    “將天下間的衛所屯田,分發給當地軍戶耕種,視同永業?”

    在太和門金鑾殿內,輔政大臣汪文正怒瞪著李軒:“這豈非是將朝廷萬萬畝田地分給私人所有?老夫絕不同意!”

    可在場幾位輔政大臣,卻都是神色微凝若有所思。

    如果此時有言官在場,多半會彈劾李軒以朝廷的田畝財貨,收買衛所軍心。

    不過今日只是小議,只有幾位輔政大臣在場。

    而李軒任職輔政大臣以來配合陳詢調理陰陽,與朝臣和衷共濟,止攻訐之風。

    所以在場的幾位輔政大臣,首先是從治政方面考慮問題。

    將屯田分發給當地軍戶,視同永業,就是等於將這土地永久交給了這些軍戶。

    那麼好處是什麼呢?

    軍戶耕種的積極性肯定更高,也會用心去打理莊稼。

    這肯定能增加糧產量,增加朝廷的歲入。

    以往這些衛所軍戶,都是從朝廷領固定的錢糧,然後被當成狗一樣差遣,他們能有多大的力氣用在田畝上?

    所以衛所軍的田地,產量都是最低的。

    尤其今年朝廷歉收,許多衛所田的粟米收成不到二石,這就使得大晉的三百萬衛所軍,成為朝廷的負擔。

    除此之外,這也可有效避免衛所軍官與當地的士族豪強侵佔衛所田地,可以說是衛所軍制的弊端盡數革除。

    這些好處,他們都能夠想象。

    可幾位輔政大臣也預感到,此事有著極大的阻力。

    一旦李軒的這一奏章在朝中傳開,必將掀起軒然大波。

    將朝廷萬萬畝良田瓜分給私人,那些言官豈能坐視?尤其推行這件事的,還是當朝五軍大都督,軍中第一人。

    首輔陳詢就是意動之餘,面上又顯出了幾分難色:“汾陽郡王此法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可這卻有違皇祖明訊。”

    “怎麼會有違祖訓。”李軒就笑眯眯的解釋:“田地還是朝廷的,只是承包給軍戶耕種,朝廷與軍戶五五分成,就彷彿民間的佃戶一般。

    且本王奏章裡面不是說了?如果連續三年之內,都達不到當地平均的糧產量,朝廷有權將這些田地收回,還可按律懲戒。本王將此法,命名為‘承包責任法’。”

    他隨後揹負著手,目視著朝中的所有輔政大臣:“諸公,衛所軍的利弊,諸公該比我更清楚才是。如今衛所軍雖經我與少傅整頓,卻是治標不治本,遲早還是會敗壞的。

    且如今天下間寒潮大起,未來十數年內必定天災頻發,而以衛所軍的糧產量,根本不足以自給自足。光是今年,就會虧空二百萬兩。所以這‘承包責任法’,本王是必定要推行於天下的!有什麼問題,本王一肩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