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200 現狀

 錢比之前投的多,人是抽調的內部精英,為什麼效果越來越差?

 度記的流量按理說也很強,到底是流量性質的問題,還是運營團隊的毛病?

 今年5月,度記內部圍繞打車的問題已經進行了一次撕逼,最終是換了一位負責人,但是,6月和7月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而按照新負責人的說辭,這是前面遺留的頑疾……

 一邊是易科系仍舊持續的進攻,一邊是核心業務的衰退與內部的種種問題。

 一年時間很短又彷彿很長,李彥泓只感覺心好累。

 這一次的高層會議,他在召開之時就極其坦誠的表示,想聽聽大家更加真實的意見,更加真實的業務觀察,更加真實的競爭應對。

 但是,他也沒想到,這一上來就奔著砍掉度記打車業務的方向去了,而這在背後是對自己夫人決策的強烈質疑。

 越投越多,還能投嗎?

 越做越差,還能做嗎?

 如果就此不做,先前決策所付出的成本是否要擔責?

 誰來擔責?

 李彥泓面無表情,就在pc搜索下滑的當下,他愈發覺得要更客觀的來看待各種問題。

 “度記打車為我們的度記錢包帶來了超過1億的用戶,這種增長速度是公司第二快的項()

 目。”馬咚敏等了一會沒等到別人為“度記打車”辯解,不得不親自出聲,“這些年只有貼吧的增長速度超過度記錢包,這種帶動作用如果還要算作失敗,我不知道什麼是成功了。”

 她看向剛才發言的副總裁郭世煌,問道:“難道就只看這一個業務的市場,而不看它起到的全盤作用嗎?”

 “想法是好的,戰略構思是好的,計劃規劃是好的,度記打車帶動度記錢包,激活移動支付,再與度記團購進行業務聯動,但是,但是啊!”郭世煌真是不吐不快了,“但是,我們看到了聯動的效果了嗎?”

 他直接說道:“很差!很差啊!這種由補貼帶來的度記錢包數據有什麼用?如果要追求這樣的數據,不如我們直接成立地推團隊,然後直接給用戶發錢,增長速度可能還更快!它的增長和貼吧能一樣嗎?”

 度記規劃的是一環又一環,但環環都有困難,累積起來是個完全不達標的戰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