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375章 經驗(二合一)

    方卓搖搖頭:“那個其實算因地制宜,如果你碰見一個把你資金鎖死的企業,難道你要拿著合同法之類的文書條文去給對方普及知識嗎?能要到錢就是最好的。”

    趙素祺一個學院派得到實幹派的最直接傳授,併為此深信不疑。

    她結合案例思索了一會,詢問道:“哥,最近你那個半導體項目有很大進展呢,那些風投是不是看到邱慈雲的加入就願意坐下來談了?”

    方卓對自己妹妹是傾囊相授,笑道:“你要投一家企業,你把自己當成它的什麼?金主?老闆?背後控制人?不,祺祺啊,是夥伴。”

    “正常而言,風投的投入週期不算短,企業想要的是一起成長的夥伴,一個優秀的風投也就要滿足這個需求,這樣才能讓彼此的關係都更長久。”

    “不是邱慈雲的加入讓機構願意坐下來談,而是機構和我都認為這個項目需要邱慈雲,所以才有了他的加入。”

    方卓微微一笑,揭開外人很難知曉的內幕:“dcm的人比較規矩,是要看到邱慈雲入場才繼續往下談,但德意志銀行的張紅力和我比較談得來。”

    “他是一個真正的投資人。”

    “他認同了我關於項目的判斷和想法,也認為邱慈雲的加入是個下限保障,所以,我和他商量了一下,由他出面去和張汝京揭開這個事。”

    “邱慈雲呢,他對中芯有感情,去留問題其實是有些糾結的,我不好出面,德意志銀行的張紅力沒什麼問題。”

    “張紅力雖然還沒投資我,但和我的需求接近一致,所以,他給張汝京打了電話。”

    方卓聳聳肩:“這才有了你聽到的消息——邱慈雲和我展開合作,明白嗎?風投要想夥伴所想,急夥伴所急,這才是好的風投。”

    趙素祺聽得有些呆,這反手一刀,那反手一刀,很可能當事人都不清楚到底是來自哪裡的刀!

    她喃喃自語:“挖一個人還這麼難啊……”

    方卓跟著嘆息:“誰說不是呢?偏偏,即便我心裡也有歉意,我還是得堅定不移的用不同方法吸納人才,因為,我也要對風投夥伴負責,要讓項目往前推進。”

    趙素祺都不知道這是不是哥哥的真情實感了,但她真的從精神層面學到不少。

    方卓既然聊到了自己手上的項目,也就繼續多說了一些。

    “其實,我雖然是經常接觸風投的那一方,但現在的‘冰飲計劃’,我的角色也相當一部分就是風投。”

    “半導體這個行業,技術要求很高,這一點我是沒有的。”

    “但既然要做,不懂技術,我就得懂錢、懂人,總不能啥也不佔吧。”

    方卓沒提“懂錢”,就著後面的因素聊道:“要怎麼懂人呢?常常站到那個人的角度來思考,比如邱慈雲和張汝京,他倆都是技術大佬,都有充足的建廠經驗,都浸淫半導體二十年。”

    “依我來看,是依我。”他強調了一下,“如果說張汝京有8分的振興產業精神,有2分的私人考量,那邱慈雲就是4分為半導體事業、3分為振興產業、3分是私人考量。”

    方卓說道:“要做一番事業有個比較大的比例,我這邊恰恰能提供他施展的平臺,而他3分的私人考量由德意志銀行張紅力來主動施加了壓力,讓這3分傾向於我這邊。”

    “張汝京張總人其實真的很不錯,即便明確知道邱慈雲要走,知道他要和我一起搞這個項目,也沒有和自己的股東德意志銀行進行詆譭。”

    趙素祺默默點頭。

    片刻之後,她問了個問題:“哥,那你呢?你是幾分幾分幾分?”

    方卓沒有糊弄,認真的思索後說道:“看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非要說的話,10分的個人考量吧。”

    趙素祺:“?”

    她得到一個極其意外的答案。

    方卓笑了一聲,用10分的個人考量來推動90分的振興產業。

    申城首富在易科總裁辦和妹妹解說內幕與思考,真正確定下來動向的邱慈雲則在處理完中芯事務之後立即主導了“冰飲計劃”的落實層面動作。

    7月18日,邱慈雲率領從中芯一起出來的31人技術團隊奔赴廬州,他要實地考察一下項目可能落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