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第362章 見獵心喜(二合一)

    “行,邱總,咱也不差這一頓,以後長著呢。”方卓爽快答應。

    “是,來日方長,那明天下午見。”邱慈雲如此說道。

    這通結束的電話讓方卓提振了不少精神,對方聽到“投資中芯”和“講解半導體發展”的態度不太一樣,這位邱總作為張汝京的左膀右臂,可能確實有了些別的想法。

    這是需要把握的一個機會。

    方卓坐在總裁辦處理了一會易科的工作內容,臨下班前考慮著明天和邱慈雲的會面,最後,他又交待了一項任務,要在第二天看到臺積電梁孟松的履歷。

    梁孟松在半導體行業是知名的人物,但人遠在寶島,這會的信息交流實際也沒那麼發達,獵頭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才在第二天中午把詳細履歷送到方總的案上。

    ——梁孟松

    ——1952年生人,51歲。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擁有數百項半導體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兩百餘篇,擔任國際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現任臺積電的資深研發處長。

    ——“梁孟松是國際知名的技術人才,自92年加入臺積電至今主要從事內存儲存器、先進邏輯製程技術開發,他和他的博士導師胡正明利用low-kdielectric(低介電質絕緣)技術,使臺積電直接跳過150nm進入到130nm製程,成功在今年擊敗ibm,取得‘銅製程’關鍵戰役的勝利。”

    ——“臺積電表彰會里,梁孟松率領的先進模組排名第二,更前面的為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值得一提的是,胡正明的名字沒有出現在表彰會,有消息聲稱,胡正明極可能離開臺積電,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注:消息存疑,難以確定)。”

    當技術大佬梁孟松的履歷放在眼前,方卓便病了。

    他得了一種手癢心癢的病。

    從這份履歷裡,方卓印證到不少信息,裡面還提到梁孟松的妻子是韓裔,是他在美國工作時的同事,當過半導體工程師,也當過空姐。

    這也許是梁孟松以後從臺積電跳槽到三星的一個影響因素。

    除此之外,梁孟松選擇離開功成名就的臺積電,肯定不會是薪酬問題,只能是心裡委屈了。

    履歷裡出現的臺積電研發副總蔣尚義,方卓知道梁孟松後來和他在中芯關係不睦,恐怕就是臺積電時期落下的根由。

    但是,梁孟松今年剛剛受到臺積電的表彰,恐怕很難有離開的想法。

    方卓收起這位技術大佬的履歷,又發出去兩項任務,分別查查臺積電研發副總蔣尚義和那位梁孟松的博士導師胡正明,前者估摸著也沒啥希望,後者既然疑似有離開的想法,沒準能接觸接觸,給點指點。

    申城首富的思緒萬千,但落實到眼前便需要一點點處理。

    下午兩點半,方卓在恆隆廣場的高檔茶餐廳見到了中芯高級運營副總裁邱慈雲。

    很巧合的是,兩位都沒帶旁人,只有他們倆開了個喝茶的包廂。

    方卓覺得這見到了人就沒必要再遮遮掩掩,上來就是一記重擊:“邱總,我確定不會投資中芯,浦東新區裡的領導過問這個事,我就是這麼回覆的。”

    邱慈雲面色稍驚的抿了一口茶。

    “我下決心要自己搞圓晶代工廠,做12英寸的先進生產線。”方卓把旗幟打了出來,“邱總,何以教我?”

    作為發起者,作為意向者,他需要亮明旗幟而不是遮遮掩掩,不然兩個人得試探來試探去,中間信息的傳遞既冗雜也容易出現誤會,不如這樣直截了當。

    邱慈雲不動聲色:“方總,為什麼不投資中芯呢?這是我的疑問,也肯定是張總聽見你這個想法的疑問。”

    投,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不投,也能找出一百個理由。

    方卓做了一秒鐘的閱讀理解,理解到的含義是邱慈雲只是要尋找一個合理的能支撐一個外行申城首富願意持續做半導體的邏輯。

    不然,今天申城首富一時興起,明天申城首富沒了興趣,他一位中芯堂堂副總裁要怎麼自處?

    申城首富能拍拍屁股走了人,他邱慈雲鬼迷心竅從中芯跳槽出來就欲哭無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