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1090章 經濟殖民(求月票)

    褚遂良站在李寬身邊,看著前方一望無際的棉田,臉上是喜憂參半。

    一方面,李寬幫他謀劃朔州刺史的位置,目的就是讓褚遂良在這裡大力推廣棉花種植,讓朔州徹底的成為大唐的內陸城市,而不再是邊疆。

    另外一方面,通過棉花的推廣和普及,讓百姓們都有衣服穿,讓棉布成為大唐出口的拳頭產品,這也算是另外一個目的。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飛速的發展,一定要有外力來藉助。

    大唐可以通過售賣棉布、絲綢、玻璃、瓷器和鐘錶、茶葉等商品,從海外換回大量的金銀和貨物。

    就比如南洋的香料,新羅的人參,草原上的羊毛。

    利用產品附加值的差異,大唐能夠輕而易舉的讓周邊的部落、國家成為自己發展的力量源泉。

    通過吸取這些國家身上的養分,來加快自己的發展。

    “東海貿易如今已經初步打通了西洋的貿易渠道,今年棉布上市之後,將會大量的運往西洋去售賣;與此同時,倭國和南洋的百姓也已經接受了棉布,到時候這些地方的銷量也不會差。

    最關鍵是這棉布,不僅僅可以用來製作棉布,還可以製作成棉衣,大量的出售到遼東道,以及更加北面的靺鞨人和室韋人,從而擴大棉花的銷量。

    聽說在室韋和靺鞨人的北邊,還生活了一些其他的胡人,這些人各個是打獵的能手,我們利用棉衣跟他們置換皮子,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除此之外,棉被的銷量也還有非常大的空間。許多百姓家中,連一條像樣的棉被都找不出來,如果能夠讓棉被成為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那麼別說是今年增加了三成的棉花種植面積,哪怕是翻一番,也沒有問題。”

    李寬一點也不擔心棉花種植的過多了,會導致棉花和棉布價格下跌,從而影響棉農的種植積極性。

    在大規模機械化耕種出現之前,這種可能幾乎為零。

    真要是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寧願購買棉花回去燒掉,也不能讓棉花價格的下滑來影響棉農的種植積極性。

    這就是為什麼後世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經濟危機的時候,有些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給有需要的人,怕的就是破壞了原來的商業鏈條啊。

    “這幾年,各地湧入到朔州的百姓和奴隸,數量著實不少。如今整個朔州已經有超過五十萬人,特別是那些新修建的棉布作坊和棉花粗加工作坊,吸收了大量的奴僕和百姓。不過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朔州的糧食價格一直都比晉陽和洛陽等地高一截。

    這種情況,今年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有點變嚴重了。我有點擔心朔州的人口規模要是繼續變大,那麼糧食缺口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一旦出現什麼災荒,那就容易出大事呢。所以屬下有個建議,是不是明年把土豆的種植向朔州這裡傾斜一下呢?”

    饒了一大圈,褚遂良把主意打到了土豆的身上。

    雖然在朔州、涼州、鎮北道等地,都有幾畝的土豆地,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學員們在專門打理。

    但是今年主要的土豆種植,還是放在了長安城。

    褚遂良對土豆的高產可是深信不疑的。

    在他看來,這土豆簡直就是為朔州如今的局面量身打造的啊。

    只要簡單的騰出一些土地來種植土豆,就能大大的緩解朔州的糧食問題。

    這樣,哪怕是以後出現糧食運輸不及時或者災荒,也不至於讓朔州的局勢立馬亂掉。

    “你放心,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如今在大力開墾遼東道的黑土地來種植水稻,今年秋收之後,就會有大量的富餘糧食。而那個時候,幽州通往遼東城的水泥道路,也差不多修建好了。遼東道多餘的糧食可以運到幽州進行售賣,河東道就不需要往幽州運輸糧食,這剩下的糧食,就可以運輸到朔州來。

    再者,本王原本就計劃在鎮北道大量的種植土豆,到時候朔州這邊也不需要往草原上運輸糧食了,這也算是節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