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970章 太原王氏的底蘊

    朔州地勢非常險要,遙控長城,外連大漠,背居延而面燕京;右偏關而左雁門,南峙寧武,居三關之中。襟山帶水,四塞為固,古墩野戍,迴環盤護。

    可以說,這裡曾經是河東道最主要的邊關。

    但是,地勢險要的朔州城,往北而去,卻是一大片連綿不絕的草原,地勢平坦,沒有什麼阻擋。

    如今,這一大片平坦之地,已經開墾出了幾百萬畝的棉田,成為大唐棉花最主要的種植地。

    棉花粗加工和棉籽油加工行業,成為朔州最主要的產業。

    與此同時,養蜂業的興起和邊關貿易的繁榮,讓這座邊城成為了大唐北方首屈一指的州城。

    當初被李寬安排到朔州負責棉花種植推廣的褚遂良,在今年年初順利的接任了朔州刺史,帶著境內勳貴、商家和百姓,進一步的擴大了棉花的種植規模。

    朔州城外,方圓百里之內,已經看不到一個胡人部落。

    “府君,今年的棉花又是大豐收,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將近一半,如此眾多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運回長安城,吏部給府君今年的考核,肯定是上上等呢。”

    石明將自己最新統計的數據給到了褚遂良。

    從觀獅山書院出來的學員,不管是進入了中央哪個衙門,還是去到地方哪個州縣,都比較喜歡用數據說話。

    像是朔州地區的棉花產量,石明就專門安排了大量的人手去統計種植面積、棉花畝產、棉田總產量,跟去年的各種數據變化之類的。

    這些信息,褚遂良看起來一目瞭然,對自己治下的情況立馬就一清二楚了。

    作為一個以棉花產業為最核心產業的邊疆城市,搞清楚了朔州的棉花相關情況,基本上就把整個朔州的情況搞清楚了八成。

    “這棉花產量一下子增長這麼多,棉花的收購價格有沒有明顯的波動呢?”

    褚遂良對市場供給的那一套理論,也是非常熟悉的。

    他很擔心出現類似穀賤傷農的情景。

    雖然朔州北邊草原上的棉田,基本上都是長安城各家勳貴的,但是隻要乖乖的在這裡種植棉花,褚遂良可以做到一視同仁。

    哪怕是長孫家的棉田,褚遂良也沒有給他們設置什麼認為的門檻。

    “相比去年的收購價格,略微下降了幾個點,影響應該不是很大。因為不僅棉花的產量增加了,棉花作坊的數量也增加了不少,以前,除了棉花脫籽和榨油的作坊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建在長安城。

    但是把棉花運輸到長安城,其實很是不便。哪怕是朔州有直接通往長安城的水泥道路,棉花也很是輕便,但是隨隨便便的一點棉花,就裝滿了一馬車。所以路上跑的運輸棉花的馬車,往往堆積的又高有寬,其實不安全不說,運輸成本也著實不算小。

    所以從去年開始,就有一些勳貴在朔州直接建設了棉線作坊,先把棉花製作成棉線,然後再運輸到其他地方加工成棉布。甚至有些作坊直接將棉花脫籽到棉布製作的所有工序都放在了我們朔州。城外河邊今年剛剛完工的那座屬於太原王氏的棉布作坊就是如此。”

    雖然棉花脫籽的設備是觀獅山書院機械作坊搞出來的,但是如今已經無條件的對外售賣,給錢就行。

    而新式的棉線紡織機,李寬為了促進大唐的棉布發展,也是隻要給錢就賣。

    當然,不允許運到國外,機械作坊會不定期的抽查。

    可以說,李寬是徹底的放棄了壟斷大唐棉布的想法,準備將棉布打造成超越絲綢,成為大唐最主要的出口產品。

    因為絲綢也好,瓷器也好,普通百姓往往是比較難消費的起的,但是棉布不一樣,那是家家戶戶都有需求,都有可能買得起的。

    一旦大唐的棉布佔據了全球市場,帶來的各種潛在福利,簡直不要太大。

    “在朔州直接製作棉布,然後運輸到其他州府售賣,理論上是一種成本更為低廉的方法,對我們州的百姓也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這棉布作坊,需要使用到大量的人力,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朔州的棉布作坊如果大規模的招工的話,有可能會影響棉花種植,因為農戶們一旦發現去作坊裡做工掙的錢比自己去種植棉花還要多的話,肯定就不去種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