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786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

    “這麼說,王爺您是準備讓生產建設兵團在遼東大力種植水稻?”

    薛禮雖然還不理解黑土地是不是真的那麼厲害,但是李寬的意思,他是懂了。

    “沒錯,水稻是主要的種植作物,除此之外,就是大豆!”

    “大豆?大規模的種植大豆的話,全部用來餵馬似乎有點浪費啊。”

    薛禮有點困惑的看著李寬。

    雖然從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豆腐了,但是大豆在大唐最主要的用處還是作為戰馬的添加飼料。

    可是大唐不缺養馬的草原,對於使用大豆來給馬匹補充營養,需求不是很旺盛。

    “餵馬也好,製作豆腐也好,其實都不是大豆最主要的用處!”

    “啊?”

    李寬的答案讓大家感到意外。

    就連程處亮和秦善道都忍不住盯著李寬,看看他會給出什麼解釋。

    “把大豆壓榨之後,可以製作出大豆油,供百姓們食用;而壓榨之後剩下的豆粕,則是家畜最好的飼料,不管是雞鴨鵝也好,還是豬狗,吃了豆粕之後,長勢都會變好。如今大唐的百姓已經漸漸的遠離了餓死的風險,一些地方的百姓慢慢的對肉食有了更加強大的需求。

    這個時候,進一步發展養豬、養雞產業,也是很有必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百姓們的肉食變多了,對糧食的需求就會減少,也算是間接的解決了糧食問題。”

    楚王府可是十年前就開始安排人養豬、養雞,如今是長安城最大的肉食供應商。

    雖然這些年,楚王府的養殖規模沒有繼續擴大,但是養殖技術的進步,卻是一直都沒有停滯。

    特別是如何預防大規模的瘟疫,這是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書院裡長期都有一幫學員在楚王府的養豬場、養雞場裡進行研究。

    在結合了觀獅山書院醫學院的一些東西之後,學員們慢慢的摸索出了一套相對有效的防疫措施,儘可能的減少大規模養殖生豬和雞鴨帶來的風險。

    像是楚王府還好,哪怕是碰到一些意外,也能承受損失。

    如果其他的百姓孤注一擲的投入到養殖事業,一旦遭遇不幸,立馬就垮了。

    這也會打消許多百姓投身養殖業的積極性。

    “這大豆居然有這麼大的用處?”

    薛禮覺得很是意外。

    稻、黍、稷、麥、菽,作為五穀裡頭的菽,大豆在華夏的種植歷史可謂是非常悠久。

    但是,種植規模一直都非常有限。

    最主要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面,大豆的作用趕不上其他莊稼。

    也就難怪薛禮他們會覺得意外了。

    “沒錯!大規模的種植大豆,很佔用良田,在關中地區是很難推廣的。可是遼東就不一樣了,這裡有的是無主的土地。到時候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直接在各地圈一大片土地,大規模的種植大豆,將大豆產業打造成遼東道的支柱產業。”

    水稻和大豆,可是李寬為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量身打造的兩個拳頭產品。

    “王爺,聽您這麼一說,我恨不得現在就帶著將士們去開墾土地了。”

    薛禮想象了一下李寬描繪的藍圖,覺得自己要是帶著生產兵團實現了這個目標的話,絕對可以名傳千古,甚至有機會進入朝廷,封侯拜相。

    “快了!陛下已經在讓房相安排將士們的賞賜事宜。這次就地轉移到生產兵團的將士,都是有軍功在身的。不管功勞大小,肯定都會有一些賞賜,到時候不管是土地、奴僕還是牲口、農具,都會有。不過,你這個帶兵打仗的將軍,就要先跟黑土地做一番鬥爭了!”

    李寬倒是沒有想著要讓薛禮直接從武將轉為文官,這實在是太浪費人才了。

    而是生產建設兵團,本身其實就有一半的軍事屬性,在大唐暫時沒有大的戰事發生的情況下,讓薛禮在建設兵團建功立業,其實反倒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王爺你放心,只要能解決我們大唐的糧食問題,哪怕是讓我薛禮天天去耕地,我也願意。再說了,您不是說生產建設兵團的將士們,仍然隸屬於兵部管理,除了配合州縣剿滅土匪和流寇之外,也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隨時拿起刀劍作戰。”

    薛禮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自己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都督的職位。

    雖然這是一個新職位,但是他一定也不擔心李寬會坑自己。

    “嗯,這段時間,我也安排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學員跟在你身邊,好好的在遼東城四周轉轉,先確定第一片耕種的區域;趁著冬天來臨之前,把土地開墾出來,把住宿的問題給解決了,要不然到時候大雪紛飛,可就頭疼了。”

    遼東的冬天,可不是長安城可以比的。

    李寬雖然沒有親自經歷過,但是畢竟後世網絡那麼發達,大體的情況還是瞭解的。

    他可不想薛禮帶領的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還沒有種植一粒糧食,就在過冬的時候損失慘重,那可就真是笑話了。

    緊接著,李寬再跟薛禮、程處亮和秦善道幾個交代了一番,就讓他們各自忙碌去了。

    而他自己,則是突然間似乎空閒了下來。

    似乎,可以考慮班師回朝了?

    就是李世民不動,他也沒有辦法動。

    所以李寬乾脆就帶著王玄武和王玄策幾個,去遼東城裡轉悠。

    如今的遼東城,可真是一日不同一日。

    城裡不斷的湧入一批又一批的冒險商人,都不想錯過這場盛宴。

    而這段時間遼東城中發生的事情傳到各地之後,商家們來遼東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

    這個時候,哪怕是反應再遲鈍的商人,也能意識到去遼東可以掙錢。

    反正大唐皇家運輸集團已經開闢了公共馬車線路,沿途又有各種客棧和驛站供大家歇息,去一趟遼東,花費的錢財還算可以接受。

    走,去遼東!

    這成為商人們最熱衷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