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388章 推廣南洋水稻

    “種子不同,江南道的稻穀種子拿到這裡種植的話,一畝地估計就只能出產一百來斤,連江南都不如。”

    水稻沒有那麼神秘,大家不理解的是為何這個產量差異這麼大。

    “聽說觀獅山書院的農學院裡頭,各個生員天天在暖棚和地裡面研究怎麼改善種子,莫非真的種子變化了,產量就會有這麼大的提高?”

    房玄齡心中很是激動,不過他控制表情的功夫很到位。

    “沒錯,其實這個情況,前幾年大家就看到了。那個菘菜,經過幾年的改良之後,畝產提高了好幾倍,形狀也有很大的變化。這水稻的種子如果能夠繼續改善下去,別說畝產兩三百斤,就是再翻一番也是很正常的。”

    缺少農藥和化肥的情況下,畝產千斤的水稻基本上就想都不要想了。

    李寬只希望能夠把大唐的水稻畝產提高到五百斤就很滿意了。

    不過,房玄齡他們選擇性的忽略了李寬說的後半句,覺得那隻不過是一個比喻而已。

    “如果南洋來的這些稻種,畝產都有這麼高的話,那麼這個意義就太大了。”

    房玄齡開始期待秋天的到來,楚王府那幾萬畝水稻一起收割,就能徹底證明水稻的產量到底如何了。

    並且,有了這幾萬畝水稻的種子,哪怕是要在大唐大規模的推廣,也算是具備了基本條件了。

    就在眾人的討論聲中,第一畝早稻已經收割完了。

    “三百二十四斤,王爺,我們選取的這畝地是最普通的一片地,基本上其他的都不會比這差到哪裡去。”

    王玄策的臉上滿是笑容。

    被長安城的勳貴看了幾個月笑話,現在總算是扳回了一局。

    “再收割一畝,如果產量還是這麼多的話,我覺得不用再等秋收了,現在就可以考慮明年如何推廣水稻種植了。”

    剛才過來的路上,也路過了一大片一季稻的種植地,那些稻苗長得非常壯實,怎麼看都不像是產量會比這個更差的樣子。

    “對啊,要是關中道都種上了水稻,那麼明年的糧食產量就能翻一番,農戶們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戴胄激動的不斷的捋著自己白花花的鬍子。

    “咳咳!”

    李寬不得不打斷戴胄的幻想,“戴尚書,這關中道適合種植水稻的地區其實不算特別多。最主要的是大家還不習慣吃大米,要推廣水稻的話,我覺得江南道和山南道是最好的地方。”

    蘇常熟,天下足。

    宋朝的時候會有這個說法,足以說明蘇州和常州地區的糧食發展潛力巨大。

    江南水網密佈,氣溫也比關中要暖和,最關鍵的是那一塊區域能很輕易的跟大運河相連接,將當地出產的糧食運輸到全國各地。

    至於山南道,李寬想到的是江漢平原地區,這裡也是一個大糧倉來著。

    可惜在大唐的時候,發展的還很緩慢。

    要知道後世的襄陽也是全國的重要產糧之地來著。

    當然,李寬選擇山南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裡距離長安城非常近,幾乎是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山南道是離長安最近的。

    等到山南道這裡的水稻種植髮展起來之後,繼續往南就到了江南道的鄂州(不得不吐槽,大唐的江南道實在是太大了,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這些省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都是屬於江南道,難怪後面唐玄宗要把它拆分成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

    而鄂州可就是現在的武昌了,也是屬於適合發展農業的好地方。

    “楚王殿下說的是,這南洋來的水稻,產量比粟米高,比江南道原來的水稻產量也要高。真要是推廣,還是在江南道推廣是最容易的。”

    房玄齡倒是立馬就接受了李寬的建議。

    別看似乎在哪裡推廣都能增加稻穀產量,但是要是選擇的地方錯了,推廣的難度就會變大很多。

    就比如河北道,你要是逼著那裡的農戶去改種水稻,人家還不得起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