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 作品

第二千四百六十五章 全軍先鋒

  同時,二人心中還有一個疑問,典韋將軍親召長公子前來,但函谷的前哨戰卻交給了郎騎竹,那麼,自己又該做些什麼?

  大約有一個半時辰,對函谷關的攻略研討告一段落,參謀們記錄了厚厚的一摞筆記。隨後的日子,它們會常伴管亥身邊。

  這段時間之內,飛虎軍與飛熊一軍攻城所需的軍械,也已經準備妥當。萬餘士卒加上五千民夫,整裝待發。

  “管亥將軍,令你為全軍先鋒,七日之內抵達函谷,八日要立刻發動攻擊,不得有誤,時機若有調整,要細細報來。”

  陳宮斂容從帥案之上拿起一根令箭,交給了管亥。

  後者上前,躬身雙手接過,目視軍師重重點頭,隨即轉身去了。

  “七日之內到達函谷,八日展開攻擊……”陳宮之言在耳,軍師不明說,管亥絕不會問,但有此言,將軍軍師定有安排。

  否則,軍令一定是到達函谷之後,自行決定攻城時間與方式。且典韋陳宮的言語之中,也並未給他破關的時限。

  不該自己知道的,不問,不提,將軍軍師的安排,只會對全軍有利。在管亥而言,就是要精準把握時間,不讓計劃出現意外。

  十日,那是他給自己立下的時限,飛虎來此,就是破函谷關的。倘若打不破城關,丟的不光是飛虎軍的臉面,還有高順將軍。

  飛虎軍先鋒開拔,民夫隊在中,飛熊軍收尾,配屬騎兵隊巡遊左右。整個陣型嚴整快速,士卒們從興奮中恢復過來,軍容雄壯。

  行軍,紮營,是軍隊最基礎的技能,在定邊軍,更是本能。多年的經驗,他們根據地形狀況和情報,能擺出速度最快的陣容。

  “七日到達函谷關……”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訊息,管亥相信,飛虎軍和飛熊軍的正常速度,六日足夠,強行軍還能快一天。

  管亥沒有騎馬,坐車而行,車廂之內,只有他和飛熊軍統領聶志。後者正在向管亥詳細介紹軍中主要戰將的個性,各處短長。

  他們之中,有很多管亥已經在帥帳之中見過了,對之亦有印象。但那是攻城的探討,而聶志此刻所言,都是開誠佈公。

  優點,除了特別與攻城相關的,都是一言帶過,而缺點,就要細細剖析。因為導致一場戰鬥勝敗的,往往都是將領的短處。

  “聶校尉,既然如此,今夜紮營之後,明日行軍,我們拿出兩營士卒混合同行。有郎將軍在前方,向來此舉應無大礙。”

  聽了聶志詳盡的敘述之後,管亥想了想正色道,行軍之中,也是看增強兩軍之間熟悉程度的機會,風險,也許會有一點,不過。

  “好,就按將軍所言而行,我部先出二曲,函谷攻堅,我是準備拉他們當先鋒拉上去的。”聶志欣然頷首,風險,不需顧忌。

  即使是西涼鐵騎,也不可能繞過九曲,施以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