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要太亮 作品

第二千三百九十六章 毒不死我

    飛燕騎士卒不用完全懂那些深奧的理論,但他們將訓練成果展現在戰陣之上時,一切都幾乎是完美的,時機力道,恰到好處。

    他們連冀州軍的盾牌樣式,防禦死角都計算到了,飛射而出的箭矢覆蓋之下,高覽淳于瓊所部,很難做出完善的防守。

    前隊及近,後隊及遠,三隊再遠,弧度不同,角度不同,出手的時機不同。箭矢卻能在空中形成一張大網,將敵軍籠罩。

    八輪箭矢之後,前三隊士卒有著一個微微的停頓,而就在他們停頓的檔口,最後兩隊身穿重甲的士卒便從同袍縫隙之中穿過。

    蝴蝶穿花,蜜蜂繞樹,那種精妙的配合,已經達到了藝術的地步。

    短距離加速,瞬間接近敵軍的防禦陣型,利用重甲騎軍的優勢攻堅。隱藏在同袍身後,配合默契,是為了發動攻擊的突然性。

    面對飛燕騎如此的陣型攻擊,即使身為他們的敵軍,也會有片刻的震撼。太漂亮了,即使對面是索命之人,想法亦油然而生。

    飛燕騎的重甲,以皮革鐵片絲綿五層裹紮,厚度不超過一寸,但即使是九曲常備弓箭,也要有足夠的距離,才能將之穿透。

    九分三釐,比起葉歡的設想,重甲要薄了一倍!但防禦效果卻絲毫不弱,華夏人民精巧的手工藝術,總是會令人歎為觀止。

    十九斤十四兩,重甲全重,比起霍去病當年擊潰匈奴的重甲,整整輕了二十七斤。且在柔韌性上,也不可同日而語。

    二十七斤是什麼概念,也許一般人不大清楚,那意味著重騎兵在戰場上,能夠多保持巔峰戰力一個時辰。

    冀州軍的步弓發箭,在重騎的迅速接近之下,八十步的距離,很難穿透飛燕騎的重甲。當後者發動攻擊之時,人人身上帶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