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奇 作品

第203章 炸膛的迫擊炮

    大明國行政機構遷移到南京城,並開始改制的時候,石達開率領的五萬先鋒軍,以及左宗棠率領的五萬平北軍,就開始出征了。

    部分太平天國佔據的地區,在得到了南京城被大明攻破,洪秀全投誠的消息,以及洪秀全說‘華夏不歸上帝管’所有人都該服從大明國統治的時候,就直接選擇了投誠。

    也有少部分不願意投誠的地區,在先鋒軍和平北軍的大軍面前,也終於認清了現實選擇投降,或者是被攻佔。

    在這一過程中,大明國的人口和國土面積不斷增加。

    吳彥雖然為了收買民心,下令免大明國農稅三年只收商稅,還在不斷的征戰,可大明國的財力卻越來越雄厚。

    這其中,也有洪秀全、韋昌輝等太平天國高層,過去幾年時間瘋狂積累的財富被抄了的原因。

    有了錢,自然要養更多的兵。

    原本只有一萬多人的平南軍,得以成為大明國第三個擁有五萬人編制的軍隊,並在極短的時間裡完成了擴建。

    原本想要趁著先鋒軍、平北軍不在的情況下,攻打大明的清廷,在和吳彥率領的五萬平南軍一戰而潰之後,又老實了起來,勝寶和雷以誠依然潛伏。

    因為國土面積增加的太快,這些地區原本的太平軍、清廷正規軍、勇營,雖然投降之後多數被裁軍成為平民,或者是屯田、開礦、修路、進入工廠,可依然又不少精銳被挑選了出來。

    於是,原本的江北軍,成為了大明國第四個,擁有五萬編制的軍隊,並更名為平西軍。

    而平西軍的少將軍長馮子材,也是一個歷史名人晚清名將,更有民族英雄的稱號。

    他原本是江南大營的向榮部下,真正嶄露頭角應該是在1856年江南大營被破,他成為清廷幫辦軍務張國樑的部下,一天之內掃平了七十餘座營壘。

    可因為東京城那一戰,江南大營提前被石達開給破了,他深感清廷腐朽,沒有去江北大營追隨向榮,反而是跑到了東京城投了大明國,並加入了平南軍。

    之後在吳彥御駕親征的時候立下戰功,又在吳彥率領平南軍迎擊清廷南下之師時,再次立下戰功。

    結合他的歷史名氣,吳彥直接把他提升為平西軍軍長。

    至此,吳彥的大明國有了四位晚清名將,左宗棠、石達開、馮子材、李鴻章,有了平南軍、平北、平西、先鋒軍總計二十萬精銳陸軍,兩萬海軍組成的精銳海軍。

    其中平南軍由吳彥親率並未出征,而是和狀元軍部分狀元營,以及原武營後來的武功軍,共同拱衛東京城和南京城一線。

    “一條軍艦都沒能造出來,這個李鴻章……”

    吳彥的大明國兵力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強盛,可其中卻有一個非常薄弱的地方,那就是大明海軍目前唯一的正規編制太平洋艦隊。

    空有兩萬海軍,卻連一艘吳彥能夠看上眼的軍艦都沒有,兩萬海軍每日訓練所用,全都是原本的湘軍水師、太平天國水師,以及吳彥佔據地區的原清廷水師,這三個水師的那些破船。

    運送兵力還行,外出征戰簡直是白給。

    不過吳彥也知道,這事其實不能怪李鴻章,要怪就只能怪他要求太高。

    雖然給了李鴻章五萬人來組建造船廠,但卻不讓他們造現有技術能夠造出來的軍艦,而是要讓他們造鐵甲艦。

    先不說一艘鐵甲艦所需要的鋼鐵耗費頗大,只說很多關鍵性的技術要點,也耗費了很多時間才能夠解決。

    比如,把蒸汽機作為動力源轉化成船舶行進的推進力,比如鐵甲船的焊接技術等等。

    要知道,早在近一百年前的1765年,瓦特就發明了雙缸蒸汽機,更是在1768年和伯明翰輪機廠合作,製造出了用於船舶推進的蒸汽機,也就是蒸汽船。

    吳彥的眼光高,技術也高,自然不會落於人後。

    他的蒸汽機在應用於船舶的時候,其實應該叫做汽輪機,也就是現代船隻還在用的船舶動力源之一。

    雖然內燃機更好,可現在就算是造出來了,也沒有石油可用。

    而最早的焊接技術應該出現在十九世紀末期,此時還是十九世紀中期,造船使用的都是鉚接技術,或者是鍛焊技術。

    所謂鍛焊技術,就是把錘子加溫之後捶打金屬,使其焊接在一起,費力又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