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奇 作品

第139章 神槍——白馬義從

    “139。”

    吳彥說出這個數字之後,就看到聯軍要開始撤退了,於是下令道:“狀元營,出擊。”

    早已等待多時的花同,轉身跑到城牆頂部的邊緣,揮動了一下令旗。

    城門之內,同樣等待多時的狀元營,轟然應命。

    五百新兵率先出動。

    整齊跑動的腳步聲,讓城牆之上的人都感覺到了震動,當五百新兵陸續衝出了城門,列好了陣勢增加了奔跑的速度時,腳步聲竟然沒有多少雜亂,聽起來更是猶如雷鳴一般。

    後方3000步兵的狀元營士兵們,同樣奔向了城門。

    其實對於這些新兵,已經是老兵,並且有了‘戰無不勝’美名的狀元營,並不怎麼願意接納。

    有這些新兵一來,就人手一套新衣服的原因,也有這些新兵的平均年齡看起來都不大的原因。

    新兵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只從身體上來看,他們還沒能達到身體素質狀態最好的時候,有的發育晚一些的,甚至還沒有長鬍子。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句話,自古有之。

    可因為大明武帝的命令無人敢於質疑,狀元營在這一次出戰的時候,也鐵了心要讓這些新兵蛋子們知道,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狀元營。

    城門並不算寬闊,同時只能容納二十人並行,就算是狀元營的這三千老兵,已經習慣了現代化的軍事陣列,二十人一隊前後距離不超過半米,以非常快的速度衝出了城門,也用了不少的時間。

    相比於先一步衝出城門的新兵們,狀元營的速度慢了很多,不止是因為人少,還因為他們在體力上完全不如新兵。

    因為看似年輕,體力還沒有達到巔峰的新兵,人均第三層《十三太保橫練金鐘罩》。

    “狀元營,白馬義從聽令,目標正西方兩百五十步。”

    22歲的公孫瓚很清楚,陛下之所以把他率領的這五百人,命名為白馬義從,就是因為他的名字和三國時期的一位人物一模一樣。

    事實上,他父母給他取這個名字,也是因為喜歡《三國演義》中的公孫瓚,喜歡公孫瓚善射的輕騎部隊白馬義從。

    從小就喜好習武和弓箭的公孫瓚,也曾夢想過成為將軍,打造出屬於他的白馬義從。

    然而,時代已經變了。

    弓箭在火槍的面前,幾乎失去了應有的威能,能夠百步穿楊者不說萬中無一,但也難得一見,而只要有了火槍,那就能夠做到五十步內殺無赦。

    公孫瓚是幸運的,他被選中去了月坨島,也被後來加入月坨島的洪日慶看重,教會了他幾門功夫。

    最幸運的是,因為他從小就習練弓箭射術,所以他在使用新式火槍的時候,也展露出了驚人的天賦,最終被選為五百人的指揮官。

    “白馬義從,必不負陛下。”

    公孫瓚下達命令之後,回頭看了一樣城牆最高處的吳彥,心中默唸了一聲之後,就加速衝向了正西方,而他身後被命名為白馬義從的新兵們,也揹著清一色的裝了刺刀的毛瑟g98步槍,每人攜帶50發子彈,腰間挎著短刀,穿著一身黑色的中山裝款式的新式軍服,帶著藤編的頭盔衝向了東京城西聯軍炮兵陣營的位置。

    周圍的探哨在新兵衝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退開了一些,雖然他們有馬而這些新兵沒有馬,肯定追不上他們,也沒必要追他們,但他們還是時刻保持著退走的準備。

    當他們看見白馬義從,甚至是聽到了公孫瓚的喊聲時,都有些錯愕。

    不止是因為這些人別說白馬了,連馬都沒有,穿的也不是白衣,卻叫白馬義從,還因為這些人的衣服都很怪異。

    有眼神好一些的,也能夠看到這些人背上的火槍看起來也很怪異,和他們認知之中的火槍並不一樣。

    “難道,這就是趙無極能夠開槍打到近兩里路之外的新式火槍?”

    探哨們震驚不解和猜測的時候,就看到這五百人竟然沒有等待後續的部隊,而是直接衝向了九百米外的聯軍軍陣。

    雖然炮兵陣營附近只有幾千人,但和後面的聯軍並沒有拉開多少距離,也就是說,這五百人相當於是在向著兩萬人衝鋒,而且是讓清廷和太平天國都不敢招惹的英法美三國聯軍。

    最讓探哨們震驚的是,這些自稱為狀元營白馬義從的士兵,竟然用的是近乎於狂奔的速度。

    古代的兩百五十步不是真的走兩百五十步,按照秦制,六尺為一步,三百步為一里也就是五百米,把秦制改了,變成五尺為一步是光緒年間的事情,所以現在的兩百五十步約等於400米。

    就算是400米並不算太長,但在戰場之上用這種非常耗費體力的行軍方式,到了地方真的還能打嗎?